六盘水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牢记嘱托闯新路满怀信心向未来英雄辈出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些奋斗者是科研工作者、工程师、人民教师、环卫工人、*员干部等千千万万的劳动者。

省第十二次*代会以来,全省涌现出“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员”“劳动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以及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牺牲的英雄们。他们永远是新时代贵州最耀眼的光芒,激励着全体贵州儿女砥砺前行,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本刊选取其中一些典型,大力弘扬英雄精神,不断涵养新时代奋进意志。

“七一勋章”获得者*大发:

愿群众之所愿

“这条大动脉接通后,团结村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将更便利、农产品外运更便捷,旅游产业发展和农特产品外销也会更顺利,乡村才能振兴。”3月21日,随着最后一块预制桥面板精准就位,仁遵高速大发渠特大桥主体建成。“七一勋章”获得者、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大发望着横跨在大山之间的大发渠特大桥,期待着高速全线早日通车。

*大发愿群众之所愿,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生命渠”,用实干苦干的一生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

时光回到年,*大发出生在名为草王坝的小地方,在村里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20年后,凭借一身的闯劲,*大发当上了草王坝大队的大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

草王坝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因为缺水,当地群众的生活十分艰苦。“要想改善乡亲们的生活,关键还得从水下手。”引水,成为草王坝最要紧的事,也让*大发为其付出了一生。

要引水就得先找到水源,其实距离草王坝数公里外的野彪村就有一条螺蛳河,而草王坝和野彪村之间却隔着一座灵宝山。

“隔着大山,水不可能过得来。”巍峨的大山挡住了村里人的勇气,有人开始泄气。

“行不行,要干了才知道。”敢拼善拼的*大发哪能轻言放弃。在他的动员下,从20世纪60年代起,草王坝的青壮劳力攀岩走壁,用钢钎、铁锤打通了米长的隧道。经过10多年的艰难施工,水渠有了雏形,但由于工程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水还是没引来。

在多番走访咨询后,*大发了解到水引不来的关键症结:水渠位置偏高,落差较小,流量也不足,水很难流到草王坝;风化形成的沙壤土渗水严重,必须用水泥勾缝防渗……

专业知识欠缺,*大发决定从头学起。年,54岁的*大发走进县水利技术学习班的课堂。不识字,就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不懂测绘,就缠着技术员就着图纸讲解;不会用工具,就在一旁专心看别人怎么用……从零起步,*大发点点滴滴积累着修渠的知识。

年,螺蛳洞引水工程列入县重点水利工程。

年春天,*大发带领多名村民一头扎进深山凿渠,大伙渴了就舀两碗冷水喝,困了就睡在石窝里。修到困难处,年近六旬的*大发一马当先,把自己吊在长长的麻绳上,悬在半山腰找炮眼,瘦小的身体晃荡在绝壁上,看得人心惊胆战。

“水来了!”年端午节,吼声打破了草王坝的宁静。一条跨越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米、支渠长2米的水渠终于有水了,村民都管它叫“大发渠”,草王坝也自此改名为团结村。

年,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大发的先进事迹,并授予*大发“时代楷模”称号;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大发“七一勋章”。

如今,团结村村民再也不为吃水犯愁,大发渠也有了新使命,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大发渠*性教育基地陈列馆,体验大发渠的险峻和壮观,感受当年*大发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开山凿渠的精神。而渠下,星空木屋、林边酒店、精致民宿、产业基地等早已令这方土地改头换面。

“时代楷模”陈立群:

将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大山深处

3月19日,陈立群专程从杭州赶到台江。当天,贵州举行高考第二次英语听力考试,他来为台江县民族中学的高三学子加油鼓劲。

陈立群是“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员、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他说:“我始终牵挂着这里的孩子。”年8月卸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之后,他已在两地间往返几十次。

时间回溯到年,退休后的陈立群婉拒了民办学校的百万年薪,怀着教育改变贫困的信念,来到台江县支教,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

他说:“给我百万年薪,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让我开心。我在浙江是锦上添花,在这里却是雪中送炭。”

台江民族中学是县里唯一的高中,承载着孩子通过高考走出大山的希望。此前,该校每年辍学的学生约有多名。

陈立群至今仍记得刚到台江县民族中学时的景象:苍蝇飞舞的食堂、教室改造的宿舍、几块木板遮挡的卫生间;学生抽烟喝酒、打游戏现象严重;个别老师迟到早退混日子……

那时的台江县民族中学,二本上线率仅10%,8年和年,全校竟然只有一人考上一本。

陈立群是教育名师,有人担心他晚节不保,但他没打退堂鼓,而是毅然决然开干:一拖再拖的食堂、宿舍改造工程立即动工;十几项规定相继出台;全封闭式管理,早读、晚自习挨个教室检查、评比;严格教师出勤管理,甚至辞退了两名工作不力的高三教师……

这只是一个开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陈立群亲自指导老师们做教案,开展业务交流,并制定新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在他的协调下,一批批教师被送到杭州学习,校内同时开展师资培养工程,让学生和老师都告别了过去野蛮成长的状态。

“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这是他对支教工作的看法,也是他用心用力做好师资培养的动力。

短短4年,该校就脱胎换骨。高考本科上线率翻了两番,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2多名学生走出大山、改写命运;年考上二本线以上的学生人,其中一本线以上人,第一次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

“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我最大的欣慰就是启发了村民对教育的重视。”陈立群说。

在台江的日子里,他翻山越岭家访;出资40多万元,资助苗族贫困家庭;举办义务讲座余场,培训校长及教师过万人,将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大山。

支教帮扶,一片丹心。陈立群以“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为初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普通教师,为教育而生,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书。

“时代楷模”刘芳:

用自强不息点燃“光明之火”

在学校向孩子们讲述传递火炬的故事;参与中国盲人文学委员会等组织举办的网络直播,分享传递火炬的心情……连日来,当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刘芳把这份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娓娓道来,那股自强不息的劲头再次令人动容。

“自强不息”也是对刘芳人生轨迹的最好概括。

年,刘芳进入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年,她被确诊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7年,刘芳彻底失明,告别一线教学工作,转型担任起心理辅导老师,在学校成立芳芳聊天室,悉心地为孩子们建造一个答疑解惑的“精神树洞”,认真倾听、耐心感受孩子们脆弱又丰富的隐秘心情。

“随着心理辅导越做越专业,芳芳聊天室在年升级成为刘芳工作室,年由省教育厅授牌‘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刘芳说,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她还把心理教育领域的研究拓展至校外,通过讲座、励志报告、电台节目等为大众提供心理疏导与排解。

与“盲”和解,刘芳用超常努力卸下了命运强加给自己的一道枷锁。“从心理辅导老师到电台主播,再到出版自传体小说,靠读屏进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