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明头条六盘水牢记嘱托凉都懂绿 [复制链接]

1#

靓丽水城河。孙大方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拥有蓝天、绿地、碧水的美好家园,是每个凉都人的梦想。

民之所望,施*所向。*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绿色,一直以来都是六盘水最向往的颜色。

作为因煤而建的老工业城市,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的开采给生态带来极大破坏。六盘水在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区域限批”黑名单。

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六盘水该如何选择?

痛定思痛,面对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六盘水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必须把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六盘水从“成长阵痛”中惊醒,开始工业城市生态发展路径的新探索。

观念一变天地宽。为守护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六盘水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委*府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跨越,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大气污染治理,还天空以蓝色。年以前,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在全省始终挂末。通过实施扬尘治理六大专项行动,从根本上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年4月以来,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0个月保持%,年是全省唯一一个空气质量优良率%的城市。

修复水生态,还生命以家园。通过突出全市重点污染源治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强化环境监管等措施,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7个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同时,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水城河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空气清新的效果,还市民“一河清水”。

修复陆生生态,还山川以绿色。近年来,六盘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持大生态战略,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一边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用“绿”改变着“煤都”印象——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让“煤都”反转演绎了“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园林生活。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先后获“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并获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需“久久为功”,且从来都不是一份“显山露水”的工作,急功近利绝非长远之策。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这些成绩,凝聚了近年来六盘水上下的努力和汗水。

与此同时,借承办贵州省第八届和第十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东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仅改善了六盘水的生态环境,还增加社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

生态文明建设,在做好加法,即增林扩绿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做好减法,落实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

面对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布局尚待优化的现实,市委市*府坚决啃下“硬骨头”: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使老产业焕发新活力;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

对违法排污企业,环保部门进行严厉整治,精准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关闭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对企业新建项目分析评价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把好准入门槛,对已存在的项目,在评价环节出现问题的,督促企业将错评和漏评的污染指标纳入到规范化的管理中;及时识别城市污染源,有效调查干预,监督企业污染物治理方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培训职工污染物处理技术,切实提高企业污染物预防、控制和处理水平。

摒弃高污染、高排放发展模式,绿色文明在我市一步步形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宏大变革,涉及面宽、影响深远、难度极大,需要动真碰硬、锐意革新。

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贵州省以来,我市先后迎接了省委环境保护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共接到督察组转交群众信访问题个,按照“立接立转、立转立办”的原则,均在第一时间对群众信访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反馈问题整改取得了成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4轮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市各项工作总体有序推进,共接到督察组转交群众信访问题个,通过对前3轮个信访案件办理情况的回访来看,群众满意率为94.91%。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一条以战略定力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正在六盘水有序铺开,激发无限潜能。

来源:六盘水日报

六盘水文明

原标题:《六盘水:牢记嘱托凉都懂“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