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彰显着城市的内在气质。
11月10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贵州省六盘水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市),凯里市、仁怀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贵阳市和遵义市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
多彩贵州网推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各地工作成就。11月25日推出第二篇《贵州六盘水:“三线”精神引领下的文明“蝶变”》。
走进凉都六盘水,文明的色彩正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流淌。从年2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到年11月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在“三线”精神激励下,六盘水创新争先、勇于挑战、跨越赶超用六年时间见证一座文明城市的“蝶变”。
如今,“文明”正成为六盘水的又一时代底色,影响和改变着越来越多六盘水人的生活
六盘水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曾经,传统产业“一煤独大”,新旧产业“青*不接”。如今,在守护绿水青山面前,六盘水人不做选择题,只做必答题。从“砍树卖木材”到“看树卖景观”,从“把林货地下拉”到“把游客引进来”,六盘水转变理念,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等,实现林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以优质的森林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以生态“含绿量”求发展“含金量”的绿色转型之路。
昔日满目飞灰的“江南煤都”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转变。
年,六盘水大气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排名首次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在全省9个市州中心城市中是唯一一个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率的城市。61%的森林覆盖率既是六盘水生态的颜色,也是六盘水发展的底色。
创文是目标,惠民是目的。
“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攻坚克难,战鼓擂响。
……
一场场“保卫战”在六盘水打响打赢。这里的天更蓝、气更爽、水更清。曾经的黑臭水体变得清澈见底,市民避之不及的沿岸成为如今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生活更舒心,养老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走出了具有六盘水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美丽凉都更加宜居宜人。
被列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名单以来六盘水盘州市抢抓机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整合资源,发挥各个平台的作用,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加贴民心、达民意。
通过大数据服务让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推出“爱心积分”模式。通过商业化融入与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项目有机结合,把志愿活动从单向奉献转为双向收获,让群众自愿成为志愿者,让志愿力量可再生循环。
凝聚志愿力量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卫生、争做文明市民,让“志愿红”充满城市各个角落。不断树立文明新风,向上向善的力量需要榜样的引领。六盘水市通过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评选,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礼遇机制,积极营造“尊敬模范、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做模范”的浓厚氛围。让倡导文明、践行美德的文明新风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懈努力。
用志愿书写家庭“幸福账单”的龚翠萍家庭,用“三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陶正学,在“贵州屋脊”海嘎村书写致富故事的杨波……一个个榜样构筑起了六盘水的精神高地,激励着六盘水人做文明市民,崇德向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文明城市需要文化的滋养,才会让城市的内涵更丰富、深厚。作为“三线建设”诞生的年轻城市,六盘水从“三线文化”到“三变文化”。城市文化发展亮点不断、风生水起,以此“滋养”市民,“滋养”凉都大地。
利用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六月六”“火把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和“消夏文化节”“旅发大会”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爱国热情、传递中华文明。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数十万*民奔赴磅礴的乌蒙山深处开启了筚路蓝缕的拓荒岁月。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从“火车拉来的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六盘水人民继续发扬“三线”精神接力奋斗,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张金质名片,让凉都焕发出了文明新活力。
视频:六盘水市精神文明办
作者:杨婕
编辑:赵来睿
编审: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