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3 21:06:00
资料图:姚林和农机人员驾驶旋耕机翻新土地。 周燕玲 摄中新网贵州玉屏3月15日电题:贵州山区“农二代”地里花式“淘金”作者周燕玲在贵州,回归田野的“农二代”们渐渐崛起,用自己的方式在地里“淘金”。“80后”姚林就是其中之一,与面朝*土背朝天的父辈不同,眼下他正组织合作社里的“机械部队”下地“闹春耕”。记者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看到,姚林和农机人员驾驶的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铁牛”所到之处,层层“泥浪”翻滚,没过多久,一大片田地就被翻整一新。资料图:姚林(左)和当地农户查看农作物长势。 姚红摄从小在田坪镇长大的姚林,是小有名气的“新农人”,大学毕业后曾在外工作多年,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他选择返乡创业,年成立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代耕代收的田间管理和全程托管新模式。“上一辈农民逐渐老去,大多数年轻人又选择外出务工,土地耕种需要开启新模式。”姚林说,合作社目前可以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年预计为8万多亩土地进行服务,农户签订委托合同就可以当“甩手掌柜”。走进姚林合作社所在地,宽敞的坝子内停放着70多台农机设备,不仅有起垄机、开沟机、收割机,还有育秧机、插秧机。“这是玉米联合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剥皮、收集、装车;这是无人植保飞机,用来施肥防虫管护……”姚林如数家珍地介绍道。已成长为农机“土专家”的姚林,不仅会开各类农机设备,还带着一帮年轻人流转了多亩土地,以“农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西兰花、辣椒等特色产业,产品销往各地。资料图:驾驶收割机的姚林。 姚红摄在姚林看来,农村的广阔天地不仅可以寻找“诗和远方”,农业未来也会变得“高大上”起来,因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走的是现代农业新路:播种不弯腰、插秧不下田、天上无人机随时施肥……近年来,逐梦家乡的“新农人”越来越多。截至年底,中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万人,其中不乏拥有文化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懂技术的科技人员。自称“农家娃”的李世瑶,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一年后,年回到家乡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改变家乡传统落后的农业种植模式。钟山区种植的农作物绝大部分为一年一熟,传统种植效益低。回乡后的李世瑶,通过培育筛选优良品种、创新种植技术等方式,开展“夏玉米+冬小麦”的轮作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种植,并利用当地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的自然条件,发展草莓、西瓜等特色产业。资料图:李世瑶在大棚里查看草莓生长情况。 *庆松摄目前,李世瑶的草莓种植基地配备50余个大棚,种植的草莓品种超过20个,这些草莓品种不仅病虫害少、品质优、产量高,还可实现提前一个月上市,带动当地28人就业增收。把大地当“实验室”的李世瑶,也被民众亲切称为“草莓博士”。“自己在外工作只能解决一个人就业,回到家乡创业可以带动一群人就业,也可以改变一代人的观念。”回归家乡6年的李世瑶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瘦土也能出金、高原也能致富。”智能农机“上山入地”、科技化种地,数字化“无人农场”……如今,一大批“农二代”“新农人”出城入村,行走在中国广袤大地上花式“淘金”,助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