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安全稳定工作,提升搬迁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六盘水市采取“工作法”扎实推进易地扶贫安置区消防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搬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建好1个微型消防站。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第8部分: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管理规范》,在人以上安置区要配备微型消防站,配备不少于6名人员和相应的器材装备的规定,结合全市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规模、建筑、居住人数等情况,筹集资金30余万元,在全市36个人以上安置区规范建设了微型消防站并实质化运行。
二是整合2项职能。各市(特区、区)移民、消防部门结合实际,联合督促指导各安置区落实防火巡查、消防安全宣传工作职能。借助“十户联防”,将安置区的防火巡查、消防安全宣传,建立了群众自防自宣的组织,移民部门组织召集人员,消防部门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安置区能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会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形成群众参与消防安全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71个安置区未发生较大以上或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三是筑牢3道防线。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搬迁群众的思想防线。通过群众会、宣传栏、宣传画、自编山歌小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搬迁群众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安置社区开展“敲门行动”,针对性地给搬迁群众宣传关于用火用电安全知识、紧急逃生、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安全防范技能和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今年以来,在全市71个安置区开展“敲门行动”进行面对面的帮扶余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余份,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20场次。抓实隐患整治,筑牢安置社区的保障防线。从严从实对全市7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消防安全有关情况进行拉网式、全覆盖大排查、大整治,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建立消防安全隐患责任清单,认真研判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销号,确保消防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整改、早处置”。今年以来,开展全覆盖、不留死角排查余次。着力体系建设,筑牢群防群治的管控防线。建立“移民部门联系人+消防部门联系人+乡(镇、街道)责任人+村(居)责任人”的四级消防安全责任链条;各安置区明确包保联系领导和社区消防专员。选定威望高、素质好的搬迁对象担任“网格员”,按照楼栋区域划分网格化管理,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安置社区消防安全防范,形成群防群治的日常监管机制,牢筑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消防安全“防火墙”。目前,全市71个安置区均落实领导包保,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四是做到4个强化。强化组织,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成立由移民、消防两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县两级移民领域消防安全风险整治工作组,定期研究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消防安全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逐级压紧压实了工作责任。目前,全市成立市县移民领域消防安全风险整治工作组5个。强化联动,抓实问题排查整改。以上级督查、检查反馈的消防安全问题整改为契机,强化底线思维,由移民、消防两部门联合组成消防安全排查整治专班,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举一反三,常态化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消防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明确责任、落实整改,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上级督查、检查反馈和自主排查发现的46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守住了不发生消防安全事故的底线。强化投入,夯实消防安全基础。针对部分安置区消防安全条件差、消防设施损坏严重、装备配备不到位等现状,各地投入财政资金和用好上级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等实施消防设施建设,提质改造安置点的消防设施设备,全力夯实消防安全基础,消除了安置区消防安全隐患。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1万元实施消防设施建设。强化培训,提升消防救援能力。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火灾预防的重点,开展“消防知识进千家万户百场宣传活动”。全覆盖组织开展安置点社区消防安全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让广大基层干部和搬迁群众“零距离”体验消防安全操作,切实提升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增强了搬迁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目前,共开展宣传余场次,培训余人次。(六盘水市移民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