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的村落、阡陌交通的道路、宽敞明亮的广场、延绵山野的产业……金秋时节,凉都大地乡野田畴处处“丰”景宜人,一个个兴旺美丽的乡村星罗棋布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
向着追寻每一个人的幸福坐标进发,建设幸福六盘水的蓝图愿景在火红党旗之下绘就。幸福征途步履坚实,六盘水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六盘水市委部署要求,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接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素质提升、龙头引领、强基固本、聚才汇智、基层善治”五项工程,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把农村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基固本筑牢基层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六盘水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党组织设置,强化村干部待遇保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强基固本夯实发展基础。
该市健全了“村-网-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将村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购买范畴,增强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并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全市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达37.63岁,实现了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结构功能“一优一强”。
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中,六盘水坚持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关键举措,积极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同时,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按照“村有档、乡立册、县建库”要求,健全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机制,为村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焕发新活力。
群雁高飞锻造骨干队伍
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的“领头雁”。六盘水通过建强乡镇领导班子,带动抓实教育培训,开展观摩比武,同步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等,进一步建强“头雁队伍”,提升“头雁素质”,激发“头雁活力”,着力锻造骨干队伍,让头雁引领群雁高飞。
通过建立“三级包保联系”机制,压实“抓乡促村”责任,不断拓宽乡镇干部来源渠道,推动领导班子向年轻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并依托各培训阵地,对全市村“两委”干部实现全覆盖式培训。全面推动村干部学历提升,提高村干部政策理论素养和村级治理水平,激发村干部学习热情和内生动力。
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找差距、炼作风、提能力,六盘水定期开展乡村党组织书记“擂台大比武·书记微论坛”活动,有力有序全覆盖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轮换。同时,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倍增计划,开展博士教授服务“四化”、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等活动,实现人才、科技、资金下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组织带动壮大集体经济
壮大集体经济是凝聚产业发展合力的“指挥棒”。近年来,六盘水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引领,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突出党建带动,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用实打实的产业发展实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拓宽了强村富民之路。
六盘水积极召开推进会,印发改革文件,完善制度办法,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较快增长,帮助群众吃上了“产业饭”。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领导挂帮集体经济薄弱村机制,包保推进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并积极协调争取财政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形成了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叠加效应,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保障。
组织引领让集体经济活水长流,六盘水以“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方式,围绕“凉都三宝”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党组织个,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探索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六种模式”,全面实施企业下乡、“秀才”返乡、“能人”回乡行动,带动一个个沉睡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
内外兼修提升基层治理
完善基层治理实现乡村善治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六盘水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为乡村之美“养颜提气”,让凉都乡村沃野旧貌换新颜,展现新气象。
六盘水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网格基础上,构建“乡镇+村居+网格”的党建网,推动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立综治中心,推选联户长和村民小组实行分类统筹、编组化网、定岗定责,抓实农村基层网格化管理。
依托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等工作力量,六盘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探索建立党员“乡村建设责任区”,推行环境卫生“积分制”管理模式,设立“积分兑换超市”,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治理活力。
六盘水结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广泛开展乡村治理“两榜三评”活动,制定《村民自治评分细则》,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工作联动、诉求响应等矛盾调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聂建云
编辑聂建云
二审刘定珲
三审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