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办学路立德树人著华章
——六盘水师范学院建校40周年回眸
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成立,凉都大地高等教育的种子开始萌芽;年,该校更名为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年,升格为六盘水师范学院,拉开了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序幕。时光荏苒,斗转星移,40年岁月变迁,在今天的明湖畔留下了深刻印记——昔日的“大专班”已经渐渐远去,蓝天下,碧水旁,万绿葱茏间,楼宇林立,书香沁人,“贵州最美大学校园”在青山碧水间拔地而起,令人惊艳。
40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40年,春华秋实,灿烂辉煌。从建校之初的艰辛创业,到在改革开放春风里兴校强校之路的孜孜以求,六盘水师范学院秉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担负起播撒真知、传承文明、立德树人、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累计向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各界英才,在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打造优质高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和底蕴、促进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盘水师范学院金秋一景。校园之晨。学生正在操作综合数字电子实训台。生物标本馆。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正带领学生做实深秋的师院。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湖光山色相映,书声鸟鸣共和,“贵州最美大学校园”声名远播
一所好的大学,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这一点,师院人底气十足,自豪满满。
年,一场“贵州最美大学校园”网上评议活动引人眼球。夺得“桂冠”的是位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旁的六盘水师范学院。一时间,学校美名远播,其“高颜值”的校园风光风靡了朋友圈,获得了众多网友的频频点赞。
时光回溯,4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山野岭,所谓校园,不过是“几排干打垒,办公室前有蛙鸣”。到年,学校建筑面积也仅为12.9万平方米,远远落后于国内同类高校的平均水平。
对此,现任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宝钢教育奖”获得者艾德春的感触尤深。
年,刚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艾德春,于千里之外的山东来到六盘水师范学院,踌躇满志地准备开启他的教育生涯。谁知,“丰满”的理想遭遇了“骨感”的现实。那时的师院,校内设施简陋不堪,一栋陈旧的教学楼,几栋设施落后的学生宿舍,老师们全都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路是泥巴路,坑坑洼洼,一下雨,泥浆能把鞋淹没……“当时的师院就几栋旧房子,连开会的地方都腾不出来。”艾德春回忆说。
年,学校升本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6亿元。由此,学校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如今,物联网实验室、3D导游模拟实训室、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心,一个个实验室相继建成,校园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逾亿元,馆藏图书余万册,建成了“2×40G核心、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高速校园网。
湖光山色相映,书声鸟鸣共和。优美的校园风光、完善的设施设备、怡人的育人环境,为学校赢得了“贵州最美大学校园”的美誉,并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和“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
年,来自新疆的张成,为与两地分居的爱人在一起,选择来到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任职时,有了与艾德春老师截然不同的感受。进入校园,只见博学楼、图书馆比肩而立,体育馆如一片荷叶亭亭玉立于明湖,勤学楼、奥学楼、翰学楼顺着龙山蜿蜒展开,“生态环境特别好,每天早上从教师宿舍沿着龙山步道到教学楼,一路的风景让人心情愉悦。”张成说。
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前来求学。
今秋开学季,六盘水师范学院迎来新生。化学系一班新生,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张硕一进入校园就惊喜不已,“没想到,学校竟这么美!”见惯了北方粗犷风貌的孩子,对校园内的南方秀丽风光深感惊艳。他说,这里风景好、气候好、人更好,毕业后要留在这里,把根扎在六盘水。
目前,师院在校生规模已达人。其中,年高考共录取新生约名,录取分数线远超贵州二本分数线。
内涵建设日渐丰厚——建强教师队伍,培育时代新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有了质的提升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正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这意味着,办好一所大学,仅有“大楼”远远不够,还得在教学质量提升上下功夫,抓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学校向前发展?六盘水师范学院面临新的挑战。
“大师”,成为学校推动内涵建设的关键——
抓住“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牛鼻子”,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针对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现状,稳步扩大专任教师规模,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并积极参加全国人才招聘会、贵州人才博览会,加大引进人才力度,提高引进人才待遇,吸引全国各地青年才俊加入学校。
学校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头等大事,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如今,在近名教职工中,有教授、副教授余人,博士、硕士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随着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的不断改善,一支高学历、高层次的青年教师队伍正日益成为学校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生,成为学校推动内涵建设的重点——
立德,才能树人。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六盘水师范学院把“德”放在了首位,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同时,在增长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倡导并推动学生培育文艺和体育两项高雅爱好、阅读和思考两个良好习惯、写作和交流两个基本能力。
清晨,知行广场、龙山步道上,书声朗朗,众多学子抓紧时间进行晨读;夜晚,“经典精讲百堂课”在博学楼开讲,精心选取的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师生的人文素养;晚自习后,朦胧夜色中跑步的学生,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个个场景,成为师院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
全校学生综合素质有了大提升,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贵州赛区共74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师院就有4件作品入围,名列市州高校前茅。
在艰难曲折、峰回路转中,师院攀登上了一个又一个山峰。年,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年,被纳入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年,开始与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该校大学生就业率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稳步提升。年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31名。
同时,自年升本以来,师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余项。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部级奖项余项。其中部分科研成果实现就地转化,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抓改革促转型强内涵,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六盘水师范学院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六盘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周斯弼认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同年诞生,“改革”赋予了这所学校深刻的内涵。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改革”为学校的加速发展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唯有牢牢抓住“改革”关键一招,促转型强内涵,从学校校情出发,拿出创新性的举措,才能走出一条后发赶超之路。
如何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学校独具特色?
“地处六盘水,就应该要思考,我们能为六盘水干什么?”六盘水师范学院校长何林认为,学校“生”于斯“长”于斯,助力地方经济腾飞责无旁贷。依托六盘水丰富的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等,探寻地方经济发展之“需”,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科研,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也就有了自身特色。
围绕新的奋斗目标,六盘水师范学院远谋近施,脚步铿锵——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聚力打好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四大攻坚战”,夯实发展基础,破解发展难题。
精心打造书香名湖、生态明湖、文化明湖、科技明湖、健康明湖、智慧明湖“六个明湖”,努力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化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台湾大叶大学、泰国博仁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坚持“人才共育、平台共建、研发共推、成果共享”原则,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推动校地互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构建涵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领域且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立足六盘水、融入六盘水、服务六盘水”,在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中,六盘水师范学院广大师生信心倍增、步伐稳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未来任重而道远。这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高校正紧盯目标,砥砺前行,续写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历程
年3月开办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大专班。
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
年1月成立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
年6月更名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年12月六盘水师范学校建制撤销,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年9月六盘水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年3月,成立六盘水师范学院,正式拉开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序幕。
年7月,省委、省政府配备了学校领导班子,学校步入发展的艰苦创业期。
年,学校启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前期准备工作。
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
年,学校全面推进迎评促建各项工作,软件和硬件建设突飞猛进,校园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6月,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
年11月,学校全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年10月获得通过,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年12月,学校被确立为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年,学校被增列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年,学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高校,各项工作转入内涵建设期。
教学科研成果
近3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有新进展、新突破。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建设项,省级项、国家25项。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力度加大。
建设省级本科教学项目20项,其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8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
建设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其中:双语课程11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结题验收2门;建设精品课程20项;建设卓越人才培养计划5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4项;建设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项;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48项。
教学成果有新突破。年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年获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年12月28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与贵州珉汇循环经济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专利转化协议,其专利“一种洗沙机”和“自动可调分流阀”成功实现转化,师院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
年1月4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中国凉都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以申创评估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年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这是师院人文社会科学获得的第一个省级平台。
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与六盘水师范学院签署科教合作协议。
年8月26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与辽宁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首批硕士研究生进校就读。
年1月18日,市科技局借鉴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模式与六盘水师范学院和水城县委宣传部联合建立的,六盘水市第一个科技小院“六盘水市科学技术局台沙科技小院”在水城县杨梅乡台沙村揭牌成立。
年4月23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加大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作力度,依托刘中民院士团队,就师院建设“贵州省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院士工作站”达成合作共识。目前师院已完成了院士工作站申请书、论证报告撰写和现场评估等相关工作。(六盘水日报)
责任编辑:赵江
值班主任:刘加飞
值班总编:杨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