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肖国强躬耕江南煤都的追梦人
TUhjnbcbe - 2024/12/29 11:29:00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地处“江南煤都”六盘水的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领头人”--从一名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从一名煤矿基层技术员,成长为六盘水市水城区设计能力最大煤矿的主要管理者。如果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孜孜以求追逐着心中的“四大梦想”。

追逐科技兴企之梦

“我是学技术的,梦想就是把我从书本上的东西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之中。”正是一直怀揣这个梦想,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的肖国强,参加工作20多年来,无论岗位如何变换,他始终以脚踏埋头苦干的韧劲,追逐着并完成了新时代煤矿企业创新发展的梦想。
  年12月,为支援对外开发建设,不惑之年的他来到贵州发耳煤业公司,先后担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年担任了党委书记、董事长。

为解决制约公司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的“瓶颈”难题,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探索矿井复杂条件下多煤层群开采的切顶留巷技术体系,完成了《工法智能化技术和装备项目》,节省巷道米,每米巷道比砌块留巷减少投入元,节约资金万元。针对工作面接续紧张、制约煤炭生产的难题,他消化引进采综掘新工艺、新装备,大力提高掘进效率,目前13个掘进工作面有11个实现了综掘工艺,机械化水平由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85%。

工作中的肖国强(中)

年,创出日进尺68.8米、年进尺米投产17年来最高水平。年以来,建成井上5G+WiFi网络,实现办公和生活区网络全覆盖;完成“胶带机智能巡检煤矿机器人”示范项目,提升了巡检效率;采用定向钻机实施长距离瓦斯治理技术,抽采量比过去提高了两倍;优化一、五采区通风系统,每年还节约电费.7万元;在五上采区安装单轨吊1.3万米,取代了传统的24部小绞车运输方式,确保井下安全高效连续运输。
  由他牵头完成的《砌块填充留巷切顶卸压底鼓大变形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二届安全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杂地质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智能机械化建设》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追逐创新驱动之梦

在肖国强看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只有把当今新技术、新装备引进应用到安全生产中,才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年,他带领13个人组成的智能化机械化建设团队,历时9个月,完成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和生产辅助系统信息化改造项目,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机械化综采工作面,开启了贵州煤矿智能化开采“无人驾驶”新时代。同时,对井下变电所、排水泵房、主通风机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无人值守。
  截至到今年4月底,公司相继建成了6个(次)智能化工作面,形成了智能机械化开采的新格局,彻底改变了煤矿传统开采方式,把员工从苦、脏、累、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保安减员提效,两个综采工区采煤和7个生产辅助子系统作业人员累计减少人,年节约人工成本万元,生产效率比过去提高了54%。智能化建设被评为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升级标杆项目”,并荣获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入围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行列。公司荣获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矿井、贵州省绿色矿山、首届六盘水市“市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追逐平安矿山之梦

身为公司主要负责人,他坚守“安全是生存之本”的理念,认真贯彻上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严抓企业各级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打造平安矿井。
  几年来,他牵头修订项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环保绩效考核办法》,创新“一人一表”考核机制,压实安全管理责任,抓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瓦斯防治六个专项行动,有力保证和促进安全生产,杜绝了瓦斯超限事故。
  他还总结推广推行了班前会“七步流程”和“现场安全五确认”制度,增强了区队安全自主管理水平;创新推行三字式、体验式、模拟式、春雨式“四式”安全警示教育法,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矿井安全发展。截至到4月底,公司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天。

追逐创新管理之梦

年以来,为适应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肖国强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全面推行“一核双自”管理考核,突出名核心员工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肖国强

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多头管理考核的方式,为基层区队“减负卸压”;创新开展“两提一促”大反思大讨论活动,查漏洞、补“短板”,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奠定基础;引入竞争机制,在掘进单位推行管理技术岗位公开竞聘上岗制度,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创新推行材料房“三库合一”模式,材料费由过去的每月多万元下降到现在的多万元;他着力培养业务技能人才,与贵州大学、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为名员工提升了学历。

目前,公司有学科带头人、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和技师22人,中高级工及技师比率达38%,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瑶

编辑聂建云

二审刘定珲

三审马刚

1
查看完整版本: 肖国强躬耕江南煤都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