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1 19:51:00
9月28日,记者从六盘水市十年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六盘水市林业局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将“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作为今后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聚焦“扩绿提质”这一举措,结合六盘水实际,精准实施林业“五大工程”,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实施“扩绿”工程,稳步增加绿色总量。统筹用好陡坡耕地、严重石漠化土地、造林失败地、地质灾害受损地、废弃矿山地、城乡弃置地等,积极拓展国土绿化空间,精准落实植树造林地块。按照宜封则封、宜造则造,适地适树、见缝植绿的原则,科学确定山桐子、枫香、蓝果树等地方优良造林树种。全面实施国家储备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乡村绿化美化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营造全民绿化的良好氛围,让所有可造林地块都绿起来、美起来,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到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森林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实施“保护”工程,坚决保护现有资源。完成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一步理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以“林长制”为统揽,继续开展森林保护“森林督察”“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严格执行森林草原防火“党政同责”和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推进贵州省六盘水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抓实林业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开展全市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行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完成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实现森林病虫监测智能化。到年,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林草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 实施“提质”工程,持续改进林分质量。抢抓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木本粮油林、纯林树种结构调整等政策机遇,根据全市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对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迟滞、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林产品产量显著降低的退化林和低产林进行提质改造。对公益林中生态功能低下、生物量显著减少的残次林、低效林,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公益林的系统功能,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加强中幼龄林抚育,采取间伐、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增加乡土树种比例,培育树种结构更优的混交林。到年,计划开始森林抚育18万亩、退化林修复25.7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万亩。实施“惠民”工程,实现不砍树也致富。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发展具有六盘水特色的林粮、林菌、林禽、林蜂、林菜、林药等林下经济产业,让更多“森林热量”与“森林蛋白”从林间走向餐桌,为百姓提供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安全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依托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森林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狠抓刺梨、核桃、元宝枫、软籽石榴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和林木品种审(认)定的申报、选育工作,把林木种苗产业打造成生态扶贫重要抓手。到年,全市建成35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刺梨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基本形成,累计完成育苗面积3万亩,生产合格苗木1.8亿株以上,发展林下经济稳定达到万亩以上,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让经营主体实现“不砍树”“能致富”。 实施“改革”工程,有效激发发展活力。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积极探索适应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持续推进集体林权“三权分置”“三变”改革,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林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的资源培育和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现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以《六盘水市“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为指导,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积极推进森林政策性保险、林地经营权流转等林改配套改革工作,探索搭建集森林资源管理、开发、运营于一体的流转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互补。到年,全面构建起权属清晰、责任明确、利用高效、流转灵活的林地林木经营机制,林业发展活力更加凸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勇勇编辑聂建云二审刘定珲三审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