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多彩贵州生态画卷青山绿水引客越来
TUhjnbcbe - 2025/1/17 20:09:00
一场大雨过后,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又恢复了宁静,湿漉的柳条,向湖面低垂着,岸畔,树如云、花如焰,一幅清新之景。一只躲在杉树上小憩的苍鹭察觉到雨后云开,展翅跳跃,俯冲飞行到另一边的灌木中。在岸边等候多时的摄影爱好者范春华记录下了这一幕,他看着镜头里苍鹭灵动的模样不禁笑了起来,“你看,它的羽毛上还有雨水呢。”明湖湿地公园的候鸟 郭君海摄来自四川成都的范春华自诩是凉都的“候鸟游客”,年通过朋友介绍来到六盘水避暑后,每年的夏天他都会来六盘水住上一个月,观鸟是他在避暑游期间最喜欢的项目。“我每天早上都要来明湖走一走,这些年陆陆续续拍到了长脚鹬、牛背鹭、翠鸟等鸟类,还有很多新来的鸟我没有拍到。”谈到来六盘水旅居的体验,范春华最大的感受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安家’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范春华的观感并不是空穴来风。前不久,六盘水市林业局召开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新闻发布会。据调查统计,六盘水市具有野生动物共计种,主要包括两栖动物24种、鱼类53种、爬行动物21种及亚种、鸟类种、兽类31种以及昆虫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叶猴、穿山甲、林麝、小灵猫等各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游客在明湖湿地公园散步休闲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反映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在六盘水落户,种群逐渐扩大,这是生态逐渐向好的生动体现,也是六盘水越来越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鲜明成果。“珍稀物种频频现身,得益于六盘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六盘水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市自然保护地工作中心主任丁武福介绍说,“野生保护类动物对生存环境非常敏感挑剔,哪里生态好,它们就在哪里定居。六盘水植被的增加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减少也为它们的繁衍和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飞翔的红嘴鸥唐冬艳摄为了让野生动物在凉都的“定居生活”愈加美好,六盘水市不断完善保护制度,编制实施了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规划。目前,全市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62%,湿地保有量达12.26万亩,拥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18个,杜鹃公园1个。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是野生动物自由生长的乐园,六盘水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中心工作人员唐冬艳对此深信不疑。在奔赴湿地修复工作的路上,热爱和野生动物打交道的唐冬艳不断遇到“新朋友”。今年5月,唐冬艳在盘州市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等到了黑眉长尾山雀的现身,此次拍摄属贵州省境内首次记录。“黑叶猴、眉纹天蚕蛾、黑颈鹤、红嘴相思鸟……野生动物新面孔增多,映照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发展成效,我们的家园越来越好了。”唐冬艳说。正在觅食的小鸊鷉唐冬艳摄生态兴则文明兴。面对“绿色大考”,六盘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抓手,形成“增绿护绿、用绿活绿”之路,推进六盘水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出台《六盘水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持续开展营造林、义务植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绿色工程;紧扣“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水城区营盘乡绿意盎然 聂康摄一项项政策落地,一个个项目推进,让一座座荒山染绿,一条条河流变清,一个个湿地生机盎然。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六盘水步履铿锵。如今,一幅水清林秀、鸟绿花香、生态和美的画卷正在凉都大地徐徐展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秋樾编辑鲁媛二审刘定珲三审孙勤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彩贵州生态画卷青山绿水引客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