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六盘水市纳入重点监测的17个主要景区接待总人数97.83万人次,实现总收入6.9亿元,这一“成绩单”,是中国凉都·六盘水交出的旅游“答卷”。
追根溯源,成绩的取得,来源于久久为功的辛勤耕耘,从工业城市转身到旅游城市崛起,游客用脚投票的足迹清晰可见,聚焦“五一”假期,六盘水精准发力,最终“引爆”旅游市场——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节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安全生产会议,主要领导同志对文化旅游安全作出指示批示,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产品供给、服务提质等工作;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召开文化旅游工作会议并带队开展检查督查,重点狠抓风险排查,提出要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将流量管控关口前置。节日期间,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调度靠前指挥,紧急传达中央和省领导同志关于做好“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批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旅游景区检查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督促指导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加强部门联动,压实主体责任。节前,组织市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全市假日旅游工作座谈会,印发《市旅游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工作提示》等文件,提升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安全生产的综合协调能力,强化联动协作意识,形成“综合协调、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督导各市(特区、区)严格落实“三级巡查”机制和副县级领导包保景区责任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节日疫情防控提示,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公安交警部门发布路况提示,加大执勤力量,及时疏导交通;市场监管部门强化景区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气象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天气预警提示;文化旅游部门成立四个督导组,分赴各市(特区、区)开展文化旅游市场巡查,重点对运营中的索道、玻璃吊桥、玻璃滑道等设施设备全覆盖检查,共检查经营单位10家次,排查26个隐患问题,现场反馈并督促限期整改。
加强宣传推介,营造避暑氛围。节前,抓好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做好“五一”预热工作,营造避暑旅游季活动。在对内宣传方面,通过本地主流媒体、自媒体、公交车、户外大屏等方式宣传各地、各景区假日期间推出的各新业态、新产品和景区优惠措施,并对凉都旅游攻略、旅游地图等旅游宣传品进行重点展示;在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宾馆酒店、景区景点设置全域旅游咨询服务台。在对外宣传方面,3月26日,六盘水市在中山举行了“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年贵州六盘水文化旅游推介座谈会,六盘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多元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中国凉都”的名号,在夏季对来自广东的游客极具魅力;在抖音、微博、
下一步,六盘水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精神,用活用好省《关于支持六盘水市加快建设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意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统计监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产业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夏季旅游高峰打下坚实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谌晗
编辑顾冰洁
编审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