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喜迎六盘水市第八次*代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举行,会上围绕“新型城镇化”主题进行发布,对“十三五”以来六盘水新型城镇化成效及“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目标进行了集中发布。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目标以及重点任务,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成立了以市委、市*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六盘水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年重点工作计划;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等规划文件正在加快编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协调服务联动、重大项目推进、定期调度督促、年度监测考评、舆论宣传互动等5项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地落实。
城镇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州”和“钟山-红桥-水城”两个三地同城化步伐加快,“一带两廊三高地多组团”的城镇总体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全市常住人口及常住城镇人口较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别增加18.04万人和66.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87%,较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提高20.22个百分点;盘州撤县设市,水城撤县设区,六盘水高新区挂牌成立,盘州市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成效明显,六枝岩脚、盘州柏果、水城发耳、钟山大湾等9个小城镇入选全国重点镇。
城镇品质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累计改造完成老旧小区3.29万户,建成棚户区改造28.63万户;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沪昆高铁境内段、安六高铁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全市“三横一纵一环”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面形成;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万平方米,城镇供水能力达4.35亿立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23.91平方米;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13%,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7.13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万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
城镇经济实力稳中有进。“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成功获批建设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开发区(园区)成为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市场主体总量超过22万户、注册资本达.63亿元,市场主体总量和注册资本分别年均增长11%和25.6%,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4.84万人。
城镇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批创建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5.56%、96%,自年3月以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创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市县两级*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及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平安凉都建设和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共推进24.13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共发放居住证10.6万张,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比由年的3.1下降到年的2.89;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或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覆盖的地级市,市县乡远程诊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年,是*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六盘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预计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监测数据达到55%以上,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88万人。
为确保“十四五”时期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在下一步工作中,六盘水将重点围绕以下4个方面来推动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工作。
——持续抓好城镇大提升。深入实施城镇“五大提升工程”,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进一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全国、全省差距,力争到年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万人。
——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一批质量较高、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充实项目库,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用一批”的新型城镇化项目滚动接续机制,力争到年城镇建设投资累计达到亿元以上。
——持续抓好要素保障。全力争取各级资金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三改”和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加强用地保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重大项目特事特办;同时,加强新型城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新型城镇化专业人才队伍,力争到年新型城镇化专业人才达到2.96万人。
——持续抓好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全媒体作用,广泛深入宣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策措施以及成功经验,营造各级干部勠力同心、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聂建云
一审聂建云
二审刘定珲
三审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