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六盘水一座工业城市的旅游转身
TUhjnbcbe - 2022/12/17 9:41:00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36.html

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果熟,冬在雪上飞舞……

这是六盘水的四季美景,更是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年接待旅游人数达万人次,建成A级以上景区27个,26个考核为“优”的景区六盘水占9个、全省最多……
  这是六盘水的“绿色”成绩单,更是六盘水旅游魅力的全新彰显。
  一座老工业城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两项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这对有着“山地公园省”美誉的贵州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滑翔伞邀请赛

工业城市的旅游发展如何突破?
  六盘水给出的答卷令人惊艳——紧紧抓住气候优势,以一个“凉”字破题,聚焦“山”的视野,促进“人”的融合,让旅游无中生有,从有变优,从优到精,成为贵州旅游业的一匹“黑马”。
  从无到有,聚焦“凉”的旅游新突破
  六盘水,一座“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
  曾经,传统产业“一煤独大”,新兴产业“青*不接”。
  吃了半个多世纪“煤饭”的六盘水,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如何从无到有,借力旅游实现转型?六盘水将目光聚焦到了“凉”字上。
  年,因夏季平均气温19.7℃,加之“凉爽、舒适、滋润、清新和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乘势而上,借气候做文章,六盘水开始围绕“凉”字,开启了六盘水转型之路新征程。
  一个“凉”字,成就了六盘水的夏季旅游。
  连续15年从未间断的消夏文化节,让群众在凉爽的夏天享受更多更好的文化福利,留下属于凉都的“夏日特定”记忆。
  遍地开花的旅游景点,让六盘水旅游从无到有——乌蒙大草原、妥乐古银杏、牂牁江旅游度假区、梅花山国际度假区等景点惊艳“亮相”,引领着六盘水的旅游产业步入了“快车道”,成为了省内外游客每逢夏天的“首选地”。
  一个“凉”字,掀起了六盘水冬季旅游的“热潮”。
  聚焦“冷”资源,依托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变“短板”为“长板”,推进旅游与滑雪产业深度融合。
  年,省内首个滑雪场在水城县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投入运营。“南方”“滑雪”,两个词语的“结合”顿时赚足了外界的眼球,一时间,当时规模尚小的滑雪场出现“爆棚”,常常“一票难求”。
  如今,梅花山、玉舍、乌蒙等4个北纬26度以南、世界上纬度最低的高山滑雪场,让滑雪运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南方,实现了冬季旅游的“井喷”。
  一个“凉”字,还“解锁”了六盘水全方位的旅游新世界。
  在六盘水,与凉爽的天气“伴生的”是清爽的空气,这里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空气负氧离子高达个/立方米,是修养身心的宜居之地,更是夏季康体养生的“加油站”。
  在这里,可以在胜境温泉、娘娘山温泉和廻龙溪温泉“亲水”,可以在“三池三湖”、月照养身谷“漫步”,还可以在梅花山国际度假区、乌蒙大草原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凉都的山山水水既“养生”更“养心”。
  如今的六盘水,“凉”字已经被深刻解读。
  “跳出‘凉’思考‘凉’产业,深入挖掘‘中国凉都’品牌的养生内涵,围绕六盘水的优势抓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健康旅游。”
  目前,六盘水正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培育康养产业,已经建成A级以上景区27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去年贵州省个旅游景区考核中,前五名六盘水有4个。
  从“无人问津”到“游人如织”,六盘水,已成为北纬26度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未来,“中国凉都”这张名片将越擦越亮。

梅花山索道

从有到优,聚焦“山”的旅游新视野
  吸一口乌蒙凉爽,瞥一眼瑰丽秀美。
  地处乌蒙山区的六盘水,是一块聚集天地灵气的“宝地”。
  瀑布、溶洞、峡谷、湖泊……乌蒙磅礴地,雄奇比比皆是;山奇、水灵、石秀处处成景;北盘江绕行山间,千回百转,大自然的*斧神工造就了六盘水山水的梦幻神奇。
  如何围绕山地资源,打造处处是美景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六盘水聚焦“山”的旅游新视野,把目光放在随处可见的大山上,依托独有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旅游,在新一轮城市转型发展中崭露了头角、抢占了先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众多景点纷涌而出,凉都变得更美更精致——
  野玉海、梅花山、牂牁江、乌蒙大草原、妥乐古银杏、韭菜坪、大河堡、月照养生谷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相继“落地”。
  从此,看山不是山,乌蒙磅礴地,旅游一盘棋。
  一方山水释放无穷潜能,“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果熟、冬在雪上飞舞”的全季节旅游,让崇山峻岭变物华天宝,四季精彩在山间绽放。
  山下,江水温婉多情、古村落人文神韵,无论是人树相依、金绿相映的妥乐千年古银杏群,还是根系相连、枝叶相吻的保基千年古榕树林,都在凉都六盘水这个天然大空调里,成为行走的凉爽惬意。
  随山延展,向海拔米左右的高山气候和森林气候要生态绿意;
  海拔米以上的乌蒙大草原,“百里乌蒙千仞壁,一地锦绣万树花”,驰骋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情,追逐与大自然最美邂逅的佛光;
  海拔.6米的“贵州屋脊”韭菜坪,俯仰天地间,高远辽阔,山花烂漫。
  借大山的托举,静卧野玉海景区悬崖酒店,将安身立命所安放在天地一体、共宇宙呼吸,凭栏望,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的雄伟身姿收入眼帘;
  借大山的海拔,置身梅花山索道,脚下是云山雾海,身旁是美丽日出,一条索道,横贯山的足迹。今年8月,一份世界纪录认证这条总长9.91公里,起终点垂直高差米的梅花山索道成为世界最长同路径山地索道,为因山而精彩的六盘水再添一个美丽的注脚。
  如今,聚焦“山”的旅游新视野,六盘水呈现万岭好景相连,A级以上景区27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
  磅礴乌蒙的千秋画卷,山环水抱的绿家园,真山真水原生态,洗尽铅华展纯真。借山铺展出的春赏梅、夏避暑、秋踏青、冬滑雪,让六盘水变成了多彩颜色,一座座大山也从昔日屏障变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美印章。

玉舍滑雪场

从优到精,聚焦“人”的旅游新融合
  “一地芳草满城绿,楼映青山四时春”,凉都山水春意可喜,白雪素色也尽书红火的民生。
  在六盘水这片土地上,扣响山门,发展旅游,是天籁回音,也是生态美,百姓富的铿锵回响。
  旅游带来了什么?凉都人用自己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对水城县千户彝寨村民赵关岭而言,旅游带来的是扎根易地搬迁地,经营的彝族特色商品店里让游客爱不释手的彝族服饰;
  对妥乐村六组村民卜福英来说,旅游带来的是古银杏树与农家乐的乡愁里,10张客满的餐桌;
  对钟山区双戛社区高炉村低保户锁兴云来说,旅游带来的是白雪变“白银”,成为滑雪场股东,将幸福扎根乡土的红红火火。
  ……
  花海赏明月,客喜农家乐,游客追寻身体和心灵的安顿中,勤劳朴实的当地人也因此收获富足。
  对于几十年来都端着“资源碗”,吃着“资源饭”的六盘水而言,如今的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强,辩证地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人们更加享受山地旅游迸射出的红利。
  华灯初上时,围桌小聚中,羊肉粉、盘县火腿都在醇厚绵长的“人民小酒”中蔓延诗意,“环山无翳水无波,四望城浮一叶荷”,六盘水成为一座养身养心、养眼养颜的康养城。
  大自然轻放的这“一脉青山”“一池碧水”“一座绿城”山地公园城,有青山可鉴,更有“滋味”可尝。
  聚焦“人”的旅游新融合,凉都将民生为本、创业奉献、开拓奋进、团结包容揉入山水,在“山变”与“三变”的改革创新中,不忘初心的磅礴力量,是山的精神,更是人的依托。
  “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连续举办7届,全国金牌赛事汇聚20万跑友云集于此,赴19度盛夏之约,释放度的激情;
  彝族火把节,几十万彝族同胞与宾客齐聚,在火的世界,歌的海洋里释放身心;
  消夏文化节行走16年,以“开放的平台,百姓的舞台”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旅游、文明“五个价值最大化”,以人民艺术记录时代获得;
  旅游带来的幸福感,不仅仅停留在凉都人的笑脸上,更延伸到山川外游客的行囊里——
  年,到六盘水旅游的重庆游客超过万人次,占全市省外游客的32.3%;年重庆游客超过万人次,占全市省外游客的比重提高到35.2%,重庆籍人士在此落户和暂住近万人,凉都以山人相合的美景,不断扩大着凉都的“朋友圈”。
  百姓富,生态美,让凉都旅游致富路行稳致远。
  君可见山回路转处,一景一物成各美其美的观园、一山一水成放飞心灵的庄园、一村一寨成寄托乡愁的家园、一步一行成快进慢游的乐园、一住一游成熟悉亲切的故园,旅游“井喷”释红利,好山好水尽开颜。
  
  蓝天白云常相伴,峰丛湿地绿相融。
  从“煤都黑”到“凉都蓝”,旅游,让美蔓延在六盘水的每一个角落——
  漫步在潺潺溪流的水城河畔,眼前是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醉人美景;北盘江岸边,白鹭展翅翱翔,与落霞共舞;乌蒙山脚,深邃的碧空与村庄、农舍、旅游车辆交相辉映……
  曾经“灰头土脸”的“煤都”,如今绽放着“靓丽”的光彩,伴随着“绿量”的不断累积,真正实现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一定要在凉都寻找诗和远方。
  产业因旅游而更兴旺、城乡因旅游而更美丽、百姓因旅游而更幸福……步履铿锵的六盘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阔步前行!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屠琪魏容

编辑何涛编审杨韬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盘水一座工业城市的旅游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