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就是我们村里老老小小的小管家。”拿到同步小康工作队员张鹏给村里老人们送来的米和油,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比德镇中心村68岁的玉占秀老人一脸笑容。
他乡变故乡他成了脱贫攻坚的“战斗员”
玉占秀老人嘴里的小管家叫张鹏,是国家税务总局水城县税务局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22岁的他在脱贫攻坚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中,主动接受组织的安排,不讲条件和困难,责无旁贷的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担任比德镇中心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员。
张鹏是云南人,驻村工作之初,他就遇到了“大麻烦”——他的方言当地群众听不懂,他的普通话当地群众也听不太明白,没有交流,工作就没法开展。他在迷茫,在困惑,他在思考一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怎么就在语言上出现了问题。
很快,他的“狠”劲上来了,他开始学习当地的方言,开始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他成功了,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过敏。
驻村不到10天,因水土不服,他的脸和手脚开始出红点伴随着奇痒无比,在所有人都劝他休息的时候,他却因放不下刺梨苗的种植坚定的走上了田间地坎。
他的执着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热情最终感动了所有人,村干部开始教他怎样和群众相处,老百姓开始教他怎样种植庄家,老人们拉着他说家常,孩子们拉着他道理想、学知识。
有了一定群众基础,他开始不“安分”起来,拉着县税务局的帮扶责任人一户一户的想出路、找办法;发动县税务局的干部职工筹款解困难。我们都说,他把中心村当做了家。
路人变亲人他成了千家万户的“小管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比德镇中心村大部分的劳动力在外务工,大部分老人、未成年的孩子留守家中。张鹏看见了这一现象,在没有任何人安排他做的情况下,他当起了这些家庭的小管家。
有9户孩子父母在外务工,平时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这9户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有些自卑,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与这9户孩子的老师们沟通后,张鹏和老师们组成了“管家帮”,自己当起了孩子王,每个星期抽一天带着这些孩子聊天、游戏、补课,渐渐这些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升。他说,“能帮助小家伙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成长,让我这个‘管家’干得特起劲。”
村里的小孩有了大伙伴,而张鹏刚出生的孩子却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水城县从年7月对脱贫攻坚工作发起总攻,张鹏积极响应水城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号召,从7月份开始一直坚守在村,只在11月份请了几天的陪护假后又返回村里开展各项补短板工作。至于家里小孩子有没有不舒服,爱不爱哭闹,他也只能从妻子或母亲的电话中听到只言片语。
舍小家顾大家他成了冲锋陷阵的“逆行者”
新型冠状病*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疫情作出了重要指示,省、市、县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作为疫情防控重中之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明天上午九点前镇村干部全部返岗”,大年初一,刚回到云南老家一天的张鹏在
到岗之后,张鹏拿上排查表,向同事要了一个普通口罩,就往武汉就学返乡大学生曾某家奔去。
“你几号回家的”,“请把你这几天密切接触的人列出来”“请把他们叫来我量下体温”……,疫情即战情,拉网排查、上门劝阻办酒席、设卡点监测来往人员,此时的张鹏俨然一位冲锋在前的“战士”!
张鹏只是水城县名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他们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用冲劲和狠劲完成了从“异乡人”到“故乡人”的转变,在疫情防控的特殊任务上,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竭力投身战斗一线,将希望和信仰镌刻在每一位服务过的人民心中。
水城县委组织部
水城县比德镇**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运
编辑陈江南
编审陈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