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六盘水文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以文学角度体认六盘水《脉动——明代至民国六盘水汉文学史略》及作品选首发式”圆满落幕。
首发式由六盘水师范学院*委委员、副校长费虹教授主持。
首发式上,吴学良代表课题组对《脉动》介绍了相关创作背景、初衷,到场专家、作家、评论家就作品展开了品读分享。
吴学良表示,尽管研究六盘水文学的成果不乏少见,但对现今六盘水下辖原属地明代至民国期间汉文学的深入研究,在学术领域至今还是一个空白。能对现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一个文学史纲性的基础文本,让后来者于拾遗补缺中不断修正丰富,让读者了解六盘水这段文化和历史,甚至是在阅读中不断加以完善和丰富六盘水的人文符号,就是《脉动》真正想实现的意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文联文研室主任李晶用两个关键词分享她的感受:
感慨——一个文艺工作者的热爱和坚守。她说,认识主创作者吴学良老师已经10多年了,从未见他间断过创作,理论研究是个坐冷板凳的工作,要有热情,更要有坚守的信念,吴学良老师用成果诠释了理论工作者的态度和精神。厚重——一部具有大历史观的著作。主创作者杨小天说这部作品叫《脉动》,取文脉涌动之意,这是主创人员具有大历史观的成果,将零星散现于人们记忆和历史记载的六盘水文艺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填补了空白,必将为历史留下重要的一笔。
青年评论家,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何嵩昱认为,《脉动》——这一书名充分体现了该书的价值。“脉”有着“血脉”“脉搏”的意思,“脉”也指“连贯分布成一个系统的东西”,《脉动》一书对六盘水文学的发展踪迹进行了积极的开掘、爬梳,并将其整理为一个系统化的文学史。她认为,这是一次情真意切的文化寻根之旅,将带来三个方面深远的意义:
《脉动》对六盘水文学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展现。六盘水文学成就的形成、孕育,根植于六盘水本地的文化沃土,是本地文学家精神创造的结晶。六盘水地域文学史,充分展现了六盘水文学自己的价值体系与传承模式。这本书全面地展现了六盘水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让人们对六盘水文学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脉动》不仅是一部文学史,也是一份珍贵的六盘水文史资料,或者说它还起到保护地方文史资料的作用。由于地域文学史对当地*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