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六盘水市钟山区根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围绕抓*建促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水城古镇探索“*建联创、社会联治、服务联办、发展联抓”工作机制,将原本杂乱无序的小镇打造成有序活力的城市“*建综合体”,实现了*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和商旅繁荣。
聚焦联盟联合抓组建,打造“红色小镇”共同体
组织体系由“垂直管理”向“横向联盟”转变。以*建联建为纽带,按照“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原则,将横向分散的12家驻地单位、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与街道机关、社区、网格*组织联合起来,组建水城古镇*建联盟,成立了水城古镇*工委,统筹管理古镇全面工作,建立古镇*群服务站,促进行业、区域发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切实凝聚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工作从“各自为*”向“共建互通”转变。按照市“五联五共”机制的新理念,架起驻地单位、社区居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选派+指派”的方式,从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国有企业选派*建指导员联系指导联盟工作,指派在古镇辖区居住的*员“回家”报到亮身份、践承诺,形成上下和圈内圈外共助共建联盟体。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工委联席会议、*群共建等6项制度,开展街道机关、驻地单位、社区与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联建共建活动,实现“*建活动共办、治理困难共议、*员队伍共育、教育资源共用”的联盟目标,构建了*工委统筹指挥,各*组织一体推进的商圈“*建综合体”。共召开联席会议16次,解决商旅矛盾、食品安全、安全治理等疑难问题个,打造区级6星级以上标准化规范化*支部3个,获得市级备案标准化规范化*支部2个。
活动阵地从“零散单一”到“多元矩阵”转变。整合辖区阵地资源,形成水城古镇*群服务中心、“三线”建设博物馆*性教育基地、黔羊宴非公*建等“一中心+N阵地”综合*建阵地集群,并根据*员、群众需求,建立群团之家、育婴室、居民说事室等功能室,免费向区域内*员、群众开放并提供服务,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聚焦共治共管抓治理,打造“和谐小镇”共同体
驻地单位联合管。凝聚驻地单位、机关和社区等辖区单位,形成“街道主导、民*指导、联盟牵头、全员参与”的综合管理新模式,解决古镇车辆乱停放、垃圾乱排倒、声音扰民等问题。
行业部门监督管。统筹城管、卫健、旅游、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联合组建以*员为“领*”的“综合管理队”,不间断开展巡逻防控,加强对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环境卫生、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矛盾纠纷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并织牢制度管理网,制定《古镇综合管理队联合管理办法》《商户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处理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余起,提升了游客和商户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原来“蓬头垢面”的古镇如今变得“楚楚动人”,吸引了大量商户和游客。
商户自治管。发挥商家自治作用,引导烙锅美食、餐饮等行业领域商户按行业、区域分别成立烙锅饮食协会、旅游行业协会等4个协会,制定完善《章程》,将“零散经营”变为“抱团发展”,通过开展“文明商家、诚信商户、技能食匠”大比武活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比拼、相互学习”的文明经营新风气,喊客拉客、缺斤少两、恶意竞争等不文明行为得到遏制,催生红色动能提升商户自治水平,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古镇成为文明城市“样板街”。
聚焦多元互动抓服务,打造“宜居小镇”共同体
召开代表“小桌会”议难事。组建以古镇*建联盟副书记为团长,部门干部、企业骨干、商铺代表、行业协会班子等为成员的“议事团”,定期召开会议,解决设施维护、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经营秩序等老大难问题,目前共召开协调会46场,处理老大难问题余件。
亮明部门“小清单”明常事。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主动亮明职能部门“服务单”,根据群众需求,及时梳理群众“问题单”,按照“群众点单+组织派单+部门接单”的“三单”服务模式,设置群众举报和监督“热线”,实现“群众吹哨、*员报到”“组织派单、*员接单”的“网格式”“组团式”服务,及时解决群众需求。开展“我为古镇作贡献”“为民服务我快乐”等主题服务活动,增强*员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互助共建。共梳理群众问题余个,派单余次。
组建*员“小队伍”办实事。把古镇划为8个功能区小网格,推动*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进”网格,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驻”网格,建立“流动*员驿站”“导游导购爱心驿站”等8个网格*群服务驿站,成立由35名*员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聘请退休老*员、老干部、老教师组成“民事调解小组”,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噪音扰民、油烟污染、垃圾脏臭、食品变质、物品损坏丢失等问题,把*建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形成“拉网式”全覆盖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余件。
聚焦融入中心抓发展,打造“魅力小镇”共同体
*治引领促业态共生。联盟*委依托古镇“水城烙锅”“三线小镇”“地摊经济”等三大特色板块,制定惠商招商*策,降低商户企业成本,释放红利增强“吸引力”,积极引进服装、文玩、特色小吃等7类夜市业态,目前共有位摊主、42户商户入驻,实现各类收入达万元,形成了“夜品、夜购、夜赏、夜游”的古镇夜经济,奋力稳住企业运行基本盘。在疫情期间,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活动,发展“地摊经济”,积极为商户减免房屋和税收,组织个体工商户开展经营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商户抗风险能力,使18家面临亏损的商户扭亏为盈,32名孵化园者成功创业。
思想引领塑文化强镇。以三线工业体验馆、原水城县县委大楼、名人故居作为红色教育主阵地,组织*员开展*史宣讲会、“三线精神座谈会”、古镇文化故事会等活动,组织辖区余名*员传承三线精神,增强*性意识。古镇*工委秉承“古镇记忆、留住乡愁”与三线文化和新时代文化元素相融合的理念,筑好一街七桥,留住老城故事,将田君亮居宅打造成展现老水城文物及文化展示区,将唐人街打造成烙锅美食文化街区。用好四俗八节,引进第三方公司出资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要求打造传统节日,盘活古镇“人气”,促进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三线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相融合。共收藏展出文物文献1.2万余件,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接待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团队个。
组织引领保稳定就业。坚持把*建融入联创共建中,引领明飞公司*支部和市职院*支部达成校企共建,天下第一锅等6家企业*组织分别结成对子联合发展,整合资源,多维度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实现互助共建促企业发展。采取联席座谈、创业培训、商会沙龙等方式举办创业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增强企业和商户抵抗风险能力,“练强内功”保稳定。共举办创业培训11期人次,实现就业人,稳就业保民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勇勇
编辑*瑶
编审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