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的扶贫故事我和我的家乡六盘水盘州供
TUhjnbcbe - 2023/4/22 19:10:00

“回报家乡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家乡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以汗水浇灌出丰收的‘花朵’。”我是贵州电网六盘水盘州供电局派驻乌蒙镇糯迤安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项利萍,糯迤安村不仅是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地方,也是我的家乡。  年,我和老公结婚并在糯迤安村定居。年年底接到驻村任务后既紧张又兴奋,紧张自己没有驻村工作的经验,怕不能把工作任务完成好,兴奋自己能够成为驻村队伍中的一员,全心全意的为家乡脱贫致富贡献一份力量。

驻村以来,最让我引以为傲的便是烤烟示范基地项目,亩的烤烟种植基地,从最初的勘查、筹划,说服村民们一起参与,播种、丰收,筹建烤烟房,见证烤烟房搭火通电,用电能烤烟,再到最后金灿灿的烤烟一炉炉的送到烟叶站,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让农户们对这个新项目建立信心,一点一滴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  糯迤安村曾经是盘州市5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依靠精准扶贫*策的支持,帮扶单位的倾力相助,以及农户们不甘贫困的勇气和决心,最终以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改变了生活,于年退出贫困村序列。但村里的产业发展并不乐观,脱贫攻坚队和村支两委也在想方设法寻找新的产业路子。

“老一辈就种过烤烟,不得成、不得成,要亏嘞……”“我们还是种点包谷咯,把稳点。”起初村里反对的声音占多数,但烟叶公司的技术专家已经到村里勘查过地况,无论是土质还是气候,村里都十分适合种植烤烟。老一辈人失败的经历多半是技术指导不到位,烟苗入土后没有得到科学的照料,这才没成事。  脱贫攻坚队和村支两委眼看着村民们反对这个颇有希望的新产业,心里甚是着急。经过与烟草公司技术顾问的再三确定后,村里决定,想办法做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发展这项新产业。

一通思想工作做下来,一些年轻些的农户答应参与到产业项目中,但多数人还是持观望态度。最终,村里采取“自负盈亏带动增收”的模式,由挂片、驻村队、村干部、网格员共31名镇村干部筹资10万元,种植烤烟余亩,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待示范基地喜获丰收,仍在观望的村民们亲眼见到丰收成果,便能进一步扩大、发展这一新产业。“这个烟,从载种到收成有10多道工序,铺地膜、种烟苗、打烟脚、去烟岔、灭烟顶……像这种叶片有点微*,叶茎泛白就可以收了。”  经过大家辛勤呵护,烤烟示范基地在今年秋天迎来了两波丰收,沿着山坡上不同地块里的烤烟长势,村民们一茬一茬的打理、收割,有的徒手作业,有的不仅带着手套,还有专业的剪刀,村民们辛勤作业的双手上都浸染了一层黑色的烟叶汁,这是丰收的颜色。作为新产业的“试验田”,烤烟示范种植基地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年为当地村民增收17.7万元,下阶段,该村还将继续扩大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每一项成功的产业背后,都有许多力量无形的支持,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就是其中之一。糯迤安村是盘州供电局的定点帮扶村,年以来,电网建设部门本着超前谋划的原则,对乌蒙镇的电网多次进行升级改造。了解到村里要发展烤烟种植项目后,盘州供电局积极行动,投资4万余元,新建千伏安变压器,新增4基电杆,高、低压线路各70米,保障烤烟基地可靠供电。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以这样的特别的丰收加以纪念,也为自己的驻村之旅添上难忘的一页。我和我的家乡正因为新的产业更加富饶、美丽。刘菲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勇勇整理

编辑顾冰洁

编审马刚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扶贫故事我和我的家乡六盘水盘州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