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六盘水一城青山满眼绿
TUhjnbcbe - 2023/4/22 19:38:00

六盘水城在绿中。孙大方摄

春暖花开,一片片新绿绽放,装点着凉都大地。走进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樱花初绽、杨柳吐翠,小桥流水潺潺,曲径通幽。置身在这片“城市绿肺”之中,馨香沁人心脾,清新的空气让人情不自禁深呼吸。而这,只是六盘水绿色景观中的一隅。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基于此,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构建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两江”上游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十年来,六盘水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治沉疴痼疾、建绿色家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越守越牢。一座气候舒适、风景秀丽、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绿都”呈现在眼前。

保护修复生态筑牢生态屏障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水城河,又名响水河,是六盘水的母亲河,是乌江三岔河流域较大支流之一,也是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条地表河流,兼具城市防洪、排涝和城市水体景观等重要功能。

十年前,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城河水体纳污能力减弱,加之生活垃圾污染和无序排放,水城河变成“臭水河”“黑水河”,被纳入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年开始,市委、市*府决定,以实现“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怡人、生态功能自然”为目标,启动水城河治理工作。之后出台建市以来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为加强水城河保护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推动水城河综合治理法治化。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水城河河水变清、河岸变绿,成为城市诗意栖居地。“水质好了、环境美了,我们时常到这里散步、闲聊。”家住水城河畔的朱珍老人由衷地赞叹。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地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六盘水必须担起的责任和使命。

围绕“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六盘水以做大绿色总量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实施陡坡荒地、城镇周边、道路沿线、河湖沿岸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协同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攻坚战,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全市生态环境承载力。

荒坡披上绿衣。十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9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05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城市中心城区山体绿化和景观提升,建成区绿地率达37.8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5%,六盘水市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的37%增至年的62%。

黑水变成清水。坚持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地上与地下相结合,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三级水环境保障体系。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26个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六盘水成功入围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矿山重生绿意。全面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六盘水率先完成“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交办的家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绿色矿山建设达标率%,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焕发生机。

发展绿色经济厚植生态底色

距离水城区中心城区多公里的边远乡镇——顺场乡,曾经为了“填饱肚子”开荒种地,导致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群山裸露、满目荒芜、十年九旱。

“没了树,就没了生活。”大自然给顺场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课”。

痛定思痛的顺场老百姓挥起植树的铁锹,种下一棵棵树苗,用汗水弥补曾经的错误,希望为自己,更为子孙后代重新构筑一道绿色的屏障。

茶叶,成为了顺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首选。海拔米以上,“种绿”的热度年年不减,但品种却换成了茶叶,截至目前,顺场乡已经建设了10余亩茶叶基地。

茶叶的“绿”鼓了顺场的腰包。去年,顺场乡仅茶青销售就突破两千万元大关,茶叶供应量占据了水城的“半壁江山”。茶叶的“绿”更涵养了顺场的生态,森林覆盖率从过去不足15%上升到如今近69.2%。

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十年来,六盘水紧扣“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这条主线,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在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加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和力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沪昆、六镇、六六、水盘、杭瑞等高速公路沿线大力发展核桃、猕猴桃、刺梨、油茶、茶叶、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近万亩,林业产值达到亿元。

全力推进工业产业绿色发展。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要求,严格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质量优的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加快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和绿色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企业绿色化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

目前,全市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79%。全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系统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文化更加繁荣。

治理沉疴痼疾擦亮“生态名片”

“这里峰峦叠翠、流水潺潺,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最重要的是空气清新、滋润,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前来六盘水旅游的吴先生一家对六盘水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优美的环境,得益于六盘水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强烈的*治意识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以更严格的考核制度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为“生态绿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年来,一场场环境治理攻坚战接连打响——

打好蓝天保卫战。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创下连续天%优良率的纪录,彻底摆脱长期全省挂末的被动局面。年、年连续两年受到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其中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是全省唯一达%的城市。年我市还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中元节三天空气质量全优的城市。

打好碧水保卫战。“十三五”期间,我市重点流域地表水水质、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突出抓好三岔河、北盘江、南盘江等重点流域环境整治,全力推进碧水保卫七大专项行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4个国控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0%。

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类累计完成安全利用面积.13万亩,完成任务数.13万亩的%。完成钟山区大湾镇开化片区(白泥巴梁子)等5个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治理废渣亩。

打好固废治理战。完成处矿山矿渣及尾矿库(坝)专项治理,全市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3.88%。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56%。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6个、示范点29个。

打好乡村整治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三改三化”“厕所革命”和“三新一清洁”行动计划等。累计完成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23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行*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4.2%,排名全省第一。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这座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年以来,一群群美丽的白鹭、红嘴鸥等候鸟成群结队定期到六盘水越冬,且逐年增多,这种鸟类的本能选择,见证了六盘水一路向“绿”的丰硕成果。

(徐鷃)

编辑:汪东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盘水一城青山满眼绿